Wednesday, August 15, 2018

观点:韦州清真寺对峙可能惹怒“模范”的回族穆斯林

中国当局早前计划拆除宁夏自治区韦州市一家清真寺,引起当地回教徒强烈不满。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学者斯特鲁普( )形容,中国政府一向都希望严控宗教活动,但韦州是中国近年西部城市经济发展的模范,拆除清真寺的计划可能会惹怒当地人,引起反效果。
2016年2月一个寒冷的早晨,天还未亮,但我已经抵达韦州一家清真寺的庭院里。这个小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居民大多是回教徒。
我身边有约150名男人,他们都戴着传统的白帽子,一些人也蓄着长长的胡子,徐徐地走进清真寺内的洗手间,通过洗礼仪式为当天的早祷做准备。
远处也传来其他清真寺扩音器的声音,召集回教徒做早祷。这些声音在市内回响,男性慢慢聚集起来祷告,中国回教腹地新的一天开始了。
但两年后,韦州这个小镇却成了中国政府与回教徒日渐激烈冲突的中心,冲突的起因,是当局计划清拆当地建成不久的大清真寺。
当地政府解释说,这座大清真寺并没有得到政府的建筑许可,是“违规建筑”。当地的回教徒反应激烈,占领了大清真寺周边的街道,阻止当局的清拆行动。
冲突发展至今成了僵局。当地政府改变说法,承诺不会完全把大清真寺拆毁,但坚持必须把富有阿拉伯特色的拱顶改掉,如果需要作其他改动,必定会先取得当地回教徒的同意。
但这样做的风险是,可能会破坏象征韦州成功的重要标志,也可能激怒曾经代表中国经济改革成果的回族社区。
韦州超过90%的居民是回族人,中国媒体经常称他们为“中国的穆斯林”,他们的祖先最早在公元八世纪时抵达中国。他们与中国汉族人通婚,经过数百年后他们的长相已经变得与汉人无异,但与一般中国人不同,他们仍然信奉回教。
他们在18至19世纪与清廷爆发许多武装冲突,但回族在今天被视为是中国的“模范少数民族”。我在宁夏首府银川实地考察时,一位接受我访问的汉族人跟我说:“回族已经完全被汉化。”
但在韦州等一些宗教气息依然浓厚的回族人聚居地,居民仍然十分虔诚地遵守伊斯兰教教义。我在研究这个城市的过程中,许多当地居民都自豪地说他们大多仍然穿着传统的伊期兰头巾或白色的祷告帽,差不多所有人每天都会到清真寺祷告,当地商店全都没有售卖酒精饮品,居民也严格遵从符合教义的饮食习惯。
韦州居民的信仰根基依然深厚。这与银川十分不同,当地人批评银川已经“淡化”了伊斯兰教的教义。
韦州的大清真寺当时仍然在兴建中,但当地居民已经以它为傲。这座大清真寺建成后,会成为宁夏最大的清真寺,它具备许多当地人称为阿拉伯建筑的元素:白色圆顶、横梁和顶部设有新月型装饰的叫拜楼。
这座清真寺大到可以容纳所有韦州人周五在此进行祷告。
但这座大清真寺落成还不到一年,就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推行的清真寺“中国化”的猎物。中国当局这样做是为了把权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也是为了消灭反抗中共统治的力量。它以“保安”为由推行这个政策,声称这是为了打击宗教极端主义。
习近平在去年10月中共十九大期间,指中国共产党必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中国化方向”。此话一出,中国各地的地方官员纷纷开始严控宗教,对中国的穆斯林社区影响最为严重。
最受这些政策影响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合国一个委员会近期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在当地的“再教育营”囚禁了约100万名维吾尔人,这些人都因为穿戴头巾、出国、在社交网站张贴《可兰经》经文等各种原因,被当局指控为宗教极端份子。
中国政府因为这些指控遭受外界批评,它回应时指这些外国批评人士不完全了解中国的情况。中国官方《环球时报》英文版在8月13日引述中国专家指出,西方媒体批评中国前“应亲身了解当地的情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